2014年BAT收购总览!豪洒近180亿美元
2014年三巨头根本停不下来,圈钱圈地圈人气,BAT的2014年继续上演着玩命收购。
0
科客点评:有钱就是任性。看看互联网三巨头怎么砸钱砸出一片天地。干货文章,篇幅很长,阅读需谨慎。
在过去的2014年,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依然精彩纷呈。而继2013年,BAT在各细分领域的收购热潮,2014年三巨头同样根本停不下来,圈钱圈地圈人气,BAT的2014年继续上演着玩命收购。
买、买、买,应该是2014年网络世界的标志性动作,不光是民众在网购中疯狂扫货,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的收购潮更是汹涌,一桩接着一桩,从年初到年末,根本不停歇,业内惊呼“有钱就当购物狂”。在福布斯发布的2014中国富豪榜显示,马云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,百度的李彦宏、腾讯的马化腾分列第二、三位,互联网三巨头包揽榜单三甲。“烧钱抢市场”还真是有钱人的游戏,如果不是有钱,怎可能如此任性?热闹的是,各方都“不差钱”。任性的BAT在2014年可谓全面开战,为了在彼此的竞争中抢占先机,这三家公司大举收购几乎一切东西,从应用商店、到旅游网站、虚拟打车服务,让人眼花缭乱。
阿里建无边界生态圈
2014年因为阿里巴巴要上市,不管是为了撑起2000亿美元的估值,还是为了大阿里的“无边界生态圈”,马云这一年完全是一种“根本停不下来”的节奏。另一方面根据马云之前的设想,阿里业务将围绕电商、大数据和金融信息来展开,目前马云帝国的庞大版图囊括电商平台、O2O生活服务、社交平台、娱乐视频、医疗健康、互联网金融、旅游、物流等八大领域,这是马云在构建自己的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闭合回路。
去年4月份,马云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豪掷近百亿元收购恒生电子、华数传媒两家A股上市公司。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跨界投资:以53.7亿港元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;向恒大支付12亿元,购买恒大足球俱乐部50%的股权,交易额总计超过百亿元;还有优酷土豆、阿里影业、UC优视、新浪微博和高德等等投资,一个上半年就花了超过500亿元。除了大手笔运作,在移动互联网领域,阿里投资入股了包括LBE安全大师、声盟、Quixey、陶陶搜、友盟、墨迹天气等公司。而在电子商务方面,360Shop淘店通、fanatics、shoprunner也都名列阿里的扫货清单上。
腾讯收购步伐不停歇
阿里巴巴快马加鞭忙收购,腾讯也不甘落后。2月份,腾讯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腾讯将投资、入股大众点评,占股20%,大众点评将保持独立运营。3月份,腾讯以2.14亿美元入股京东,占京东上市前在外流通普通股的15%,并可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%的股权;6月份,58同城联合腾讯控股公司发布公告,腾讯将以7.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。
百度投资稍显保守
百度的投资稍微保守,但是在创造了“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”的收购91之后,在去年年初就放出了投资并购的第一弹,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,百度将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。此外,百度还投资了打车软件Uber、携程旅行网和猎豹移动等,并追加了对于视频网站爱奇艺的投资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14年总计有94家公司与“BAT”发生资本关系,涉及资金达到150亿美元到180亿美元之间。其中,百度动用了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,收购或投资了15家公司,阿里动用了60亿美元到70亿美元,投资或收购了36家公司,腾讯动用了70亿美元到80亿美元,投资或收购了44家公司。(其中,华谊兄弟和万达电商分别有着腾讯/阿里、腾讯/百度的共同投资背景)
在最受“BAT”青睐的领域排行里,O2O(14家公司)当仁不让的名列榜首,这意味着从线上到线下的产业变革仍在继续,未来,无论传统产业是抗拒还是接受,它们都将前仆后继的被卷入这场燎原之火里。
游戏(11家公司)位居次席,但这个领域的交易基本上都由腾讯完成——11家游戏公司里里有8家都是被腾讯看上——相比百度和阿里相对直接的商业模式,腾讯的营收变现必须经过从社交到游戏的转化,这也使它不得不竭力维持在游戏研发、代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品质和占有率。
文化娱乐(10家)和技术服务(10家)并列第三,这恰好是一文一理的两个纯粹领域,看上去,“BAT”既有兴趣参与流行文化和内容消费,也不忘持续强化自己身为科技企业的立足之本,这种充满居安思危色彩的布局,正是“BAT”难被轻易颠覆的护城河战略。
“BAT”在2014年的投资或收购行为并不局限于国内,北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创业型公司也得到了它们的财力支持。其中,美国是“BAT”最为看重的市场,总计有15家美国公司被打上了“BAT”的烙印。有投资者表示,海外市场由于没有政府干扰,商业逻辑清晰,所以对于从血海里竞争得胜的中国巨头而言,投资的保障率反而更高。
在投资阶段的选择上,“BAT”相对均匀的习惯于在A、B、C轮进入,同时,对于已上市公司的入股,也成为“BAT”试图切入对象行业的一种技巧。我们也将关于“BAT”2014年度的投资或收购行为的详细列表,附在下面:
纵观以上三巨头的各项布局,其实不难发现,BAT三巨头的投资策略基本上基于以下五点:
1、吃掉“老二”,形成行业垄断
这点相信大家都有理解和认识,这类并购案例不仅仅限于互联网行业。比如老大把老二吃掉,在行业里形成绝对领先的优势,或者是老二和老三联合起来,挑战老大的地位。
具体到BAT三巨头当中,在过去的一年当中,比如在腾讯入股搜狗案中,soso划入搜狗当中,就属于这一类型。搜狗在并入soso之后,补强了其搜索业务,使其市场定位更加稳固。这条在视频行业表现最为明显。如行业老大优酷“吃掉”老二土豆,使得领先优势更加明显,而爱奇艺在吞下PPS之后,使得有实力挑战原来的老大优土。这类并购案例的目的非常明显,就是希望通过并购之后,形成行业垄断优势。
2、投资新业务,押宝新市场
这点理解起来应该也不难,巨头不可能所有业务都做,也不可能将每条业务线都做精。因此与其自己做,不如收购一家有潜力的企业,这样也不至于错失市场机会。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当中,不少新领域里孕育着巨大的机会。但有的领域巨头是陌生的,这个时候巨头就会发挥自己钱多的优势,投资一些新兴市场的初创企业,这样既起到布局作用,又能为未来业务增长埋下引子。
这从BAT三巨头投资的案例当中都能找到对照。比如阿里投资恒大,以及收购文化中国等。这些业务跟之前的业务线完全不相干,同时也跟竞争对手的关系不大,但是在手头资金充裕的情况下,出于寻找未来有更多的新的增长点,以及培育新业务线的需要,投资或收购一些新业务,推出一些新产品都是合情合理的。
3、查漏补缺,对抗竞争对手
在PC互联网时代,BAT原本各自为战,百度专注搜索领域;阿里专注电商领域,而腾讯专注在IM领域,但是随着三家的体量越来越大,在各自领域形成垄断优势之后,再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互联网的商业世界被解构重塑。
BAT三家的的主营业务和收入结构虽然不同,但业务结构却越来越趋于一致。百度不再是仅仅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,阿里也不再仅仅是一家电商公司,而腾讯也不在是社交公司,而成为了三家全业务覆盖的巨无霸互联网公司。
在这种大背景下,为了在重要业务当中能够跟其他两家公司形成对抗,因此需要通过或投资来达到目的。比如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就属于这一类。地图业务作为一项互联网重要的基础业务线,在BAT三家当中,原来只有阿里巴巴没有涉足,而阿里巴巴通过对高德的收购,终于填补了在这一块业务上的空缺,去掉一块“心病”。
同理,腾讯投资京东也属于这一种。电商作为互联网行业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业务线,腾讯自然不甘心在这一领域没有建树,虽然有易迅、拍拍,但体量太小,不足以对抗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大鳄,而在腾讯投资京东,并把易迅、拍拍网打包送给京东之后,就使得腾讯在电商领域有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,能够与阿里巴巴形成对抗。
4、阻击竞争对手,谨防被弯道超车
商场本来就是战场。在商战当中,除了卯足力气发展自身业务之外,还有谨防被竞争对手超越。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投资或并购来阻击竞争对手实现弯道超车。特别是在一些重要业务领域,巨头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。
比如阿里巴巴通过收购UC来达到阻击百度的目的。在这类收购案当中,一个显著的特点是,两家巨头为收购一家企业收购会争的不可开交。我们都知道最初百度曾一度对UC有意,而阿里最终通过高价在收购UC当中获得了胜利,使得UC投入了阿里的怀抱。这使得阿里在移动搜索领域,有一个尖兵杀入到百度腹地。而在对竞争对手的阻击收购案当中,百度自然也不甘示弱,比如百度去年19亿美元大收购91,就是对竞争对手360在应用下载市场上的成功阻击。
5、寻找平台流量变现的出口
除了以上四点以外,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,随着BAT三巨头的体量越来越大,其流量的导入和制造能力也越来越强。这使得流量的最大化变现也成为各大巨头的当务之急。
比如腾讯的一系列收购投资案当中,投资大众点评网、投资京东,微信的流量入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被提及。我们也可以看到,腾讯在投资大众点评网和京东之后,在微信端很快便加入了大众点评网和京东的入口。同理,百度投资去哪儿,以及全资收购糯米网,同样是平台流量变现的一种方式。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厂商,拥有互联网上最佳的流量入口,投资和收购案中流量变现也是其主要诉求之一。
纵观三巨头在近几年来的投资收购案例,基本都脱离不了以上这五大诉求,但这些诉求又不是互相独立的,在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当中,不仅仅是满足以上某一个诉求,而是同时满足了几个诉求。
而展望2014年之后的巨头投资收购策略,这五大诉求很可能会发生变化。因为经过近一两年的收购整合之后,三巨头在互联网行业内已经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,特别在即将成为或已成为千亿美元市值的行业寡头之后,巨头们很可能都会放眼国际市场,对外展开扩张,之后巨头们的投资并购策略很可能转向国外。(艾媒网)
注:转载文章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版权持有者对所转载文章有异议,请与我们联系。